什么是互联网品牌?
定义:互联网+常识品类的延伸就成为
互联网品牌
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看他是否具有互联网品牌的基因,即看这个品牌是否是通过“常识的品类+互联网”延伸出来的,纯互联网项目也不例外。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史,以百度为例,主要部门是做搜索引擎。在搜索引擎出来之前已经有一个常识的品类。比如我们去图书馆找书,常识的做法是通过图书馆的内网或者图书索引系统找到编码再找到书。互联网出现后,互联网就相当于大书库,找信息需要通过搜索引擎,于是出现了百度公司。
移动互联网最大的超级APP——微信,就是通过短信延伸过来的。在微信产生后,短信已少有人用。
阿里基本是把线下商贸搬到线上。淘宝相当于线上的集贸市场,每个人逛集市的时候可以通过个人对个人交易;天猫相当于把shopping mall搬到线上,阿里巴巴国际站、B2B、1688等相当于把会展商贸中心搬到线上。任何新事物的出现,一定是从人们常知的品类中通过新的技术或方式变更出来的。
互联网品牌成功的关键
为什么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的项目不会成功?
一个品牌诞生之初,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品牌是否能够成功。之前运营的BAT社群活动,项目路演听多后发现,一两句话表达得不清楚的项目,一段时间后就会搁浅。因为偏离了人们熟知的范围,在这个时间点内人们不知道它是什么,这个项目生长的空间就会很小。
要踩在时间点上。早生早死,晚生晚死。
也许项目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出现的时间点过早,大家通过常识的类品无法理解或类比,就很难做成。比如在iPhone之前,已经有人研究出iPhone手机的触屏技术,推出了类似的触屏交互的电子产品却没有成功,所以说很多时候要踩在时间点上。早生早死,晚生晚死(很多时候时间点过了再跟风就做不出品牌了,品牌需要创新)。
你替代了什么?在哪里又不可替代?
做新品牌和新项目要考虑两点核心:你替代了原有的什么?在哪里又不可替代?如果能找到答案,那么就会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竞争力,形成新的印象进入市场和用户心中。
以微信为例,它替代了短信,为了让自己不可替代,做了朋友圈。从摇一摇的陌生社交变成以朋友圈形成的熟人社交。做自己,喜欢你的人会知道。
互联网品牌五大玩法
洞察人性
做品牌、营销的人需要多研究人性,不是把品牌做给哪一部分的客户群体,而是把产品做到能够触发人性的哪个环节。人性的七宗罪总结得很好,很多互联网运营、营销手段都会通过人性的罪与诱进行相应的运营。如何去运,可以详细看;至于如何用,要把握度:品牌第二性和人性的哪个环节最贴近。如果做一个正义感的品牌,加入过多色欲的东西就不好。
做自己,喜欢你的人会知道如何做自己
乔布斯做自己就很棒,通过对自己产品理解的哲学、公司经营的哲学、商业哲学做出了苹果品牌。
做一品牌,创始人要解读自我,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品牌,公司和项目运营起来就有感觉。把爱好、趣味融入到品牌文化中,通过品牌文化进行分享。我们所要传达的品牌和内容、元素要避免自娱自乐,提出一个品牌价值观要多和别人沟通,如果能印发一些人的共鸣则OK ,如果都无感,可能就大不成共鸣。
品牌体验
做品牌一定要让品牌和客户交流,判断的方法是你的品牌做出来的效果是否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任何一个品牌无法让所有人都让每个人成为你的客户,包括微信也没有强大到人人都用。品牌以群分,每个品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用户。
链接的细节我们的品牌和用户接触的过程(品牌包装、品牌物料、线上形象、线上功能体验等所有和客户接触的地方叫连接的细节)要用心思考。所以说人性化的用户体验比用户体验更重要。
不要让消费者只在需要你的时候才想起你
不要让消费者只在需要你的时候才想起你,要创造一些产品之外的体验和接触、感动。
Uber经常跨界营销,找超人、雪糕、直升机等进行跨界营销,让用户获得不用的品牌体验。如何实现呢?不断通过一些跨界的品牌活动给消费带来更多体验,让消费者不仅是用你的产品和体验服务,也和你共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成为你的忠粉。
品牌推广
品牌的推广做多很重要,不怕犯错。当你做得足够多的时候,你会找到一招鲜。
Uber从国外发展起来,把国外摸索成型的模式借鉴到中国运作,发展得很快。初期尝试过很多推广方式,后来通过人人口碑的方式分享Uber乘自己和朋友可以获得30元的乘车金,形成自己的营销系统。品牌运营非常标准化。他们用很少的人做出了很多活动,实际上他们已经定好了营销系统。
滴滴打中国市场的时候,联合很多企业发乘车券,以企业的方式通过各个渠道把现金券发放出去,效果很好。滴滴就以现金券作为他们的营销系统。